點擊數:52732019-03-16 09:35:52 來源: 邯鄲市農業科學院/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邯鄲綜合試驗站
3月5日-7日,我站對臨漳、魏縣、大名、館陶、邯山區等5個示范縣基地的小麥苗情、土壤墑情、凍害和雜草發生情況等進行了調查,通過匯總分析,結合當前生產上存在問題,制定了邯鄲市2019年小麥春季管理意見。
一、當前小麥苗情
1、群體充足、個體健壯,整體苗情較好。
據調查我市主體麥田為一、二類麥田,其中一類麥田群體平均120.2萬/畝,主莖葉齡7.2,單株分蘗6.9個,較去年增加1.1個,3葉以上大蘗2.9個,較去年增加0.1個,單株次生根7.5條,較去年增加1.3條;二類麥田群體平均96.2萬/畝,主莖葉齡6.6,單株分蘗5.9個,較去年多0.3個,3葉以上大蘗2.2個,較去年少0.4個,單株次生根6.1條,較去年增加0.3條;三類麥田為晚播麥田,平均群體73.2萬/畝,主莖葉齡6.2,單株分蘗4.5個,較去年多0.2個,3葉以上大蘗1.7個,較去年多0.1個,單株次生根3.7條,較去年少0.2條。
與去年同期相比,一、三類苗好于去年,二類苗與去年相當。總體表現為群體較足、個體健壯、整體苗情好于去年。
2、主體麥田凍害接近常年,個別麥田凍害較重,返青正常。
邯鄲地區小麥在12月上旬進入越冬期,較常年提前。越冬期間大部分時段氣溫較常年偏低,其中12月邯鄲市平均氣溫-0.3℃,較常年偏低0.4℃;1月平均氣溫-1.0℃,較常年偏高0.9℃;2月平均氣溫0.8℃,較常年偏高0.9℃,越冬期內氣溫變化較平穩,未出現氣溫驟降,利于小麥安全越冬,多數麥田凍害2-3級,凍害接近常年。個別麥田因整地質量差、受干旱和品種選擇不當影響,凍害達4級。2月底我市麥田陸續進入返青期,與常年相當。
二、當前土壤墑情
據對5個示范縣44個土壤樣點墑情調查表明,造墑播種后澆一水(澆苗期水或凍水)麥田0-40cm土層土壤平均含水量為17.77%,搶墑播種后澆出苗水麥田0-40cm土層土壤平均含水量為15.49%,搶墑播種后澆凍水麥田0-40cm土層土壤平均含水量為17.15%,土壤墑情適宜;造墑播種后一水未澆麥田0-40cm土層土壤平均含水量為13.41%,土壤墑情較差;但搶墑播種一水未澆(未澆出苗水或凍水)的麥田,0-40cm土層土壤平均含水量為10.21%,土壤墑情差,干土層厚度達5厘米,已出現明顯旱象。
三、存在問題
1、個別麥田,土壤干旱較重:去年入冬以來,降水偏少。其中12月中旬至2月下旬邯鄲市總降雨量為6毫米,較常年(12.4)偏少51.6%。播種后未澆凍水、整地質量較差的麥田,土壤墑情較差,凍害重,不利于返青生長。
2、個別麥田存在玉米秸稈粉碎質量差、地面不平整、澆水不勻、鎮壓措施不到位,導致出苗質量差,出現點片死蘗、死苗。
3、個別旺長麥田凍害較重,出現死莖、死蘗現象:本年度小麥出苗、分蘗期光熱條件適宜,播種早、播量較大的麥田出現旺長現象,12月6~8日邯鄲市出現的強降溫過程導致冬小麥快速進入越冬期,不利于旺長麥田抗寒能力的提高,加之個別麥田整地播種質量較差,致使個別旺長麥田凍害較重,出現死莖、死蘗現象。
4、個別麥田田間雜草較多,播種較深,地中莖較長。
四、春季麥田管理意見
在分析今年當前苗情、墑情特點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,確定了今年春季麥田管理要以“分類管理,科學運籌春季肥水,控旺保壯促弱”為主的指導思想,因地、因苗分類進行水肥管理。具體技術措施如下:
(一)及時開展鎮壓鋤化,實現保墑增溫。
對土壤裂縫較多、墑情較差及耕作粗放的麥田,當前要及時進行機械鎮壓,以破除板結,彌補裂縫,粉碎坷垃,踏實土壤,起到土壤提墑保墑和麥苗抗旱防寒的效果,在返青后適時鋤劃,保墑增溫,抵御返青后的春季低溫凍害,應并為推遲春季第一次肥水奠定基礎。
(二)分類管理,科學運籌春季肥水。
1、旱情嚴重的麥田:播種后1水未澆,整地質量較差,旱情較嚴重的麥田,應在氣溫回升后,抓住有利時機澆“救命水”,并視麥田長勢畝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。
2、旺長麥田以“控”為主:旺苗麥田一般是播種早的麥田,這類麥田由于群體較大,拔節期以后容易田間郁蔽、光照不良,導致倒伏。對這類麥田在返青至起身階段及早鎮壓,可有效抑制春季分蘗和基部節間過度伸長。旺長嚴重地塊可鎮壓1-2次,春季追肥澆水視土壤墑情推遲到拔節后期,畝追尿素15公斤左右。
3、一類苗麥田視土壤墑情適當推遲春一水時間,建議在拔節初期(3月下旬至4月初)進行,結合澆水畝追尿素15-20公斤,提高冬前分蘗成穗。
4、二類苗麥田在起身中后期進行肥水管理,建議在起身中后期(3月中旬)進行,畝追尿素20公斤,鞏固冬前分蘗成穗。
5、三類苗麥田以“促”為主,春季追肥分2次進行,第一次在返青期(3月上中旬),結合澆水畝追尿素10公斤左右,促進春季分蘗和根系生長,提高畝穗數;第二次在拔節后期(4月上旬),畝追尿素10公斤左右,提高成穗率,促進小花發育,提高穗粒數。
(三)提倡統防統治,盡早開展 “一噴綜防”
本著小麥綠色生產的原則,建議采用專業化服務組織進行統一病蟲害防治,選用高效低毒農藥、合理的用藥量,起身拔節前進行第1次“一噴綜防”,達到除草、防病、防倒春寒、防蟲目的,建議采用除草劑+殺菌劑+植物生長調節劑+殺蟲劑+葉面肥,對于旺長麥田應加入化控劑預防倒伏。小麥拔節后禁止噴施除草劑,否則會產生藥害,建議人工拔除田間雜草。在抽穗期進行第2次“一噴綜防”,達到防病、防蟲目的,建議采用殺菌劑+殺蟲劑+葉面肥。嚴格按照各類藥劑的施用說明進行混配噴施。
(四)嚴禁麥田放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