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酚棉新品種邯6305特點及配套栽培技術
一、品種特點
1、農藝性狀:植株較松散,塔型,果枝較長,葉片較大,葉色淺綠,出苗快,整個生育期長勢穩健、整齊度較好,鈴較大、卵圓形,吐絮肥暢、易采摘。
2、產量性狀:2015~2016年參加河北省低酚棉區域試驗,平均籽棉總產256.11公斤/畝,比對照平均增產4.59%;皮棉總產100.14公斤/畝,比對照平均增產6.99%;霜前皮棉產量91.48公斤/畝,比對照平均增產6.10%。
平均生育期123天,株高105.5厘米,單株果枝數12.4個,第一果枝節位6.5,單株成鈴16.8個,鈴重6.3克,子指11.3克,衣分39.0%,霜前花率90.9%。
2017年生產試驗:籽棉總產量242.3公斤/畝,比對照邯無198增產7.4%,居4個參試品種第2位,7個試點6點增產1點減產;霜前籽棉產量221.0公斤/畝,比對照增產8.0%,居第1位,6點增產1點減產;皮棉總產量92.5公斤/畝。衣分38.0%,霜前花率91.1%。
3、抗病性狀:2017年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結果:枯萎病病指4.32,枯萎病抗病類型為“高抗”,黃萎病病指17.50,黃萎病相對病指18.43,黃萎病抗病類型為“抗病”;2016年田間調查平均結果:枯萎病病指1.0,黃萎病病指8.3。
4、纖維品質:2015~2016年,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平均結果:上半部平均長度29.2mm,斷裂比強度31.7cN/tex,馬克隆值5.5,整齊度指數85.2%,紡紗均勻指數140,品質類型為“Ⅲ”。
二、栽培技術要點
1、播種期:黃河流域棉區最佳播種期4月20-30日,平播、地膜覆蓋種植均可。
2、種植結構:一般棉田行距80厘米,株距20-25厘米,密度3300-4200株/畝;高水肥棉田行距可加大到90-100厘米,株距25厘米,密度2500-3000株/畝。
3、施肥:以基肥為主,追肥為輔?;蕬杂袡C肥為主,化肥為輔。一般畝施有機肥4000公斤、磷酸二銨25公斤、氯化鉀15公斤。初花期追肥,畝追尿素10-20公斤。8月10日后酌情補追蓋頂肥,畝追尿素5-8公斤或葉面噴肥2-3次。
4、澆水:播種前5-7天洇地造墑,出苗后適當推遲第一次澆水時間,一般可到6月下旬酌情澆第一水。開花后遇旱及時澆水。
5、化控:掌握“少量多次、輕控勤控、前輕后重”的原則,打頂后也不能放松化控,特別是在多雨年份更應該加大使用量。確保棉株“壯而不旺、穩健生長”。一般蕾期畝用縮節胺0.5-1克,初花期1-1.5克,盛花期2-3克,打頂后7-8天,一般畝用縮節胺3-5克,多雨年份可增加到5-7克。
6、科學及時防治棉田害蟲:重點是盲椿象、棉鈴蟲、棉蚜、紅蜘蛛、葉蟬等。
7、去雜與隔離:為了確保低酚棉品種的純度,盡量做到成方連片種植,并與普通棉花品種保持500米以上的空間隔離。在棉花生長期間一般需要進行1-2次田間去雜,第1次在7月初棉花初花期進行,第2次在9月中下旬棉花吐絮前進行。拔除帶有色素腺體(小黑點)的有酚棉株,保證田間純度達到98%以上。